英媒《金融時報》評論:上演發(fā)癲鬧劇的美國,正給中國讓路
當?shù)貢r間7月4日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(Financial Times)刊發(fā)了一篇長篇評論文章,比較了特朗普領導下發(fā)癲(delirium)的美國政治和中國政策的堅定扎實?!蔽恼聫娬{,中國的技術官僚治理與美國的“后真相”真人秀般的鬧?。╬antomime)形成鮮明對比,令人難以忽視。美國正給中國讓出空間,世界格局正在進一步向中國傾斜。
作者亞當·圖茲(Adam Tooze)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,同時他也是《金融時報》的特約編輯、《Chartbook》通訊撰稿人?!癆lligator Alcatraz”(鱷魚惡魔島)本來指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非法移民拘留設施,在標題中被作者指代他眼中當下美國的執(zhí)政風格:美國“暴鱷牢政”的政策為中國讓出了展示空間。
圖茲寫道,6月25日上午,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天津出席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并致辭。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正經歷“政治地震”——民主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(Zohran Mamdani)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,爆冷擊敗前紐約州州長科莫(Andrew Cuomo)。
盡管致辭中未提及美國,但發(fā)言稿顯然是在當今全球動蕩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歷史背景下構思的。17年前,應中國政府邀請,夏季達沃斯首次在北京舉辦時,正是紐約傳來震動世界的消息:華爾街陷入崩盤。隨著危機的爆發(fā),中國突然成為全球穩(wěn)定的新支點。
圖茲認為,進入2010年代后,世界格局不可逆轉地向東方傾斜。而今天,我們很難不產生這樣的印象:世界格局正在進一步向中國傾斜。
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混亂局面,與北京所散發(fā)出的平和進取氛圍,在風格與內容層面上都形成了強烈反差。
中方的致辭以冷靜的態(tài)度強調歷史邏輯與全球化不可阻擋的趨勢,引用精確到小數(shù)點的增長數(shù)據(jù),并在講話中特意停下來澄清引用的中國出口記錄使用哪種貨幣單位。而在美國,政界卻陷入了發(fā)癲(delirium)狀態(tài)。
當特朗普將馬姆達尼稱為“徹頭徹尾的瘋子”時,維護中間派常識的“權威人士”更是火上澆油,一位民主黨資深評論員表示,凍結紐約約一百萬套受監(jiān)管公寓一年租金的政策,無異于“扔下炸彈”。
圖茲諷刺道,這讓人不禁要問,德黑蘭、加沙或特拉維夫的居民對這樣的比喻會作何感想?與此同時,美國國會圍繞特朗普標志性法案“大而美法案”的辯論更顯得荒唐可笑。對于特朗普的民族主義顧問斯蒂芬·米勒(Stephen Miller)來說,為移民與海關執(zhí)法局(ICE)追加數(shù)十億美元預算關乎西方文明的存亡。
當然,中國也面臨著宏觀經濟挑戰(zhàn)。但不同尋常的是,與2008年的歐洲和美國不同,這場調整并未演變?yōu)橄到y(tǒng)性危機。如果中國的年均增長率穩(wěn)定在5%左右,這將是經濟政策史上最成功的“軟著陸”之一。就算中國經濟需要進一步刺激,可以預計的是,中國的政策進程雖然緩慢,但最終仍會產生清晰的結果。
相較之下,把華盛頓的所謂“政策制定”稱作一個“過程”,都是替他們粉飾。面對“大而美”法案帶來的宏觀經濟后果,白宮發(fā)言人甚至懶得修改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或調整模型,他們的回應更像是復興黨式的否認:只要特朗普說增長會上升、赤字會下降,那就一定會如此。
同樣,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威脅方面,中國的氣候政策走向尚待觀察。目前存在一種希望,即中國的排放已達峰值,中歐兩方可能會在9月聯(lián)合國大會前提交雄心勃勃的“國家自主貢獻”減排目標。而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國,全球變暖根本成了禁忌話題,共和黨人竭盡全力阻撓綠色能源轉型。
中美之間的對比異常鮮明。如今的美國,是后真相時代的真人秀政治。
作者最后感慨,僅僅復述這些對比,聽起來像是諷刺畫般的夸張。但正如中方所說,歷史有時會在奇怪的方式下產生共鳴。當現(xiàn)實的聲音變得刺耳而失調,“鱷魚惡魔島”竟然成了移民政策的代名詞時,我們也該誠實面對這一切。
相關文章
最新評論